
體育播報(bao)8月16日(ri)(ri)宣 據《足球(qiu)(qiu)報(bao)》報(bao)道,8月15日(ri)(ri)晚湖(hu)南衡陽船山英語學校,李章(zhang)洙在第二(er)屆百(bai)(bai)年名校杯賽事中第二(er)次(ci)主講大(da)師講堂,這一次(ci)他(ta)為上百(bai)(bai)名足球(qiu)(qiu)少年和校園足球(qiu)(qiu)從業者,帶來了更(geng)多校園足球(qiu)(qiu)的跨國經驗(yan)分享。
面對13-15歲正(zheng)是花(hua)季年華的(de)孩(hai)子們(men),李章洙首(shou)先(xian)強(qiang)調的(de)就(jiu)是希望他(ta)們(men)要享受足(zu)球帶來的(de)快(kuai)樂(le),而(er)不是更執著(zhu)于成績。他(ta)相信眼(yan)前的(de)孩(hai)子們(men),未來可能(neng)有很多人還會再(zai)踢二十年足(zu)球,沒有快(kuai)樂(le)和熱情的(de)內驅(qu)力,很難讓他(ta)們(men)將足(zu)球生涯延續(xu)如此(ci)長的(de)時間。
李(li)章洙(zhu)認為16歲(sui)(sui)是球員(yuan)(yuan)個人技術(shu)成(cheng)熟(shu)的“年(nian)(nian)齡天花板”:依據歐美日韓(han)的國(guo)際經驗(yan),大多數球員(yuan)(yuan)80%~90%的個人技術(shu)在16歲(sui)(sui)就已定型(xing)。13-15歲(sui)(sui)年(nian)(nian)齡段更重視個人技術(shu)培養(yang),體能和戰術(shu)素養(yang)反而可以成(cheng)年(nian)(nian)后再強化亦不為遲(chi)。他將球員(yuan)(yuan)分為天賦(fu)型(xing)與努力型(xing)兩大類,而努力型(xing)占據大多數。李(li)章洙(zhu)希望同學們(men)更加(jia)努力,汗水是實現足球夢想的唯一(yi)通途(tu),沒有捷徑可言。
被問及是否希(xi)望(wang)成為職業球(qiu)員甚(shen)至留(liu)洋時,不少(shao)足(zu)球(qiu)少(shao)年(nian)都堅定地舉起了(le)手。李章洙(zhu)也(ye)繼續向(xiang)孩子們分享韓(han)國(guo)校園足(zu)球(qiu)的(de)培養機制,韓(han)國(guo)足(zu)球(qiu)的(de)青訓始(shi)終(zhong)是以校園為基礎。韓(han)國(guo)的(de)教育考(kao)試體系同(tong)樣(yang)嚴格,但韓(han)國(guo)青少(shao)年(nian)球(qiu)員成年(nian)之前,學業方面的(de)要求始(shi)終(zhong)沒有(you)放(fang)松過。
北京市一〇一中學校隊主教練李東峰提出了所有人都關心的“時間管理”矛盾:學習時間和訓練比賽時間如何平衡,從而讓孩子們在學業和踢球上不會偏廢。李章洙特別強調韓國校園足球“以賽代練”的優勢,孩子們在周末和寒暑假比賽非常多,通常每年至少有30~40場比賽。同時韓國校園足球特別重視團隊精神,高中三年的整個周期有以球隊成績為標準的額外激勵。球隊正式比賽成績有相應加分機制,當球隊達到對應分數,隊內球員能得到順利進入大學的加分。區別只是根據成績的不同,能夠就讀什么樣的大學。如果能進入對應年齡段的國少隊或國青隊,還會得到額外加分。
順著這個話題,李章洙也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反向問題:大學是否就能確保學生們未來人生能夠出人頭地?概率上如果大學之路與足球之路的淘汰率接近,是否意味著兩種人生的選擇并沒有人們想象的差異巨大?顯然,這個反向問題會讓關于校園足球的思考更有與以往不同的角度。